受到点赞!我院“残疾人康复培训基地”获得省残联好评
2023-04-23
4月20日,福建省残联副理事长林峰、康复部部长卢星、康复部副部长吴秋兰莅临厦门市第五医院(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翔安院区)康复医学科调研。座谈会上,市第五医院党委副书记宋正茂简要介绍了医院概况,康复医学科详细汇报了设立于该科的“翔安区残疾人康复培训基地”。会后,省残联领导一行参观市第五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治疗部、重症康复病区、康复治疗部、中医康复治疗部等,高度赞赏了市第五医院康复医学科的业务水平,对并残疾人康复培训基地发挥的职能给予高度评价,对市第五医院的爱心举措表示认可和感谢。厦门市第五医院康复医学科与翔安区残联合作,于2015年在全省率先成立“残疾人康复培训基地”。成立以来,康复医学科及区残联充分发挥康复培训基地职能,下乡入户调研,获取全区残疾人基本情况、残疾现状、康复需求等基础数据,构建基于ICF理念的残疾人康复服务大数据平台,及时掌握残疾人的康复服务需求,从而实现精准康复。同时,该基地
《厦门日报》:10天内就有200多家医院前来参观学习
2023-04-18
10天内就有200多家医院的管理者前来参观学习厦门这家医院赢得同行赞誉2023-04-12 来源:厦门日报记者 刘蓉 通讯员 秦新立 黄彩虹4月2日,来厦门参加第十九届中国医院管理暨康复医学科建设高峰论坛的128家医院管理者共200多人到市第五医院(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翔安院区)参观学习;3月25日,参加《核能领导力-规划与落地-助力团队高质量发展》全国巡讲会的75家医院的院长也到市第五医院参观学习……在短短10天内,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家医院前来参观学习,市第五医院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来自全国多家医院的管理者在市第五医院参观学习。发展令人瞩目 成为业界热捧的“网红医院”市第五医院在短短的十余年里,以独特的创新发展理念,由一家乡村卫生院规模的小医院,一举发展成为厦门东部最主要的医疗中心,且多次获得各种国家奖项,引起了全国同行的重视。在近日举行的第十九届中国医院管理暨康复医学科建设高峰论坛上,
我们的节日·清明‖移风易俗 文明祭扫
2023-04-10
春风送暖至,又逢清明时。清明节是我们缅怀先烈、祭奠逝者、追思故人的传统节日。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烈士褒扬纪念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充分发挥烈士纪念设施红色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厦门市第五医院党委于清明节来临之际举办“清明祭英烈”活动。4月4日上午,我院黄继义院长、丁丽远书记带领医院领导班子、中层干部及职工代表前往医院嘉庚园祭扫。祭扫活动以敬献鲜花的仪式向先贤表达敬仰之意。全体肃穆低首,向陈嘉庚先生致以追念之思4月4日下午,院工会组织职工代表前往集美鳌园祭扫嘉庚墓。祭扫活动伊始,全体肃立,代表敬献花篮并整理花篮缎带。随后,全体人员默哀一分钟,并向陈嘉庚墓三鞠躬,深切缅怀陈嘉庚先生爱国之深情和创办医院之艰辛。最后,全体人员逆时针绕墓一周,表达深切的缅怀追思之情。嘉庚精神指引一代代五院人用理想和信念追求卓
携手共进 | 我院与马巷卫生院开展住培教学管理交流活动
2023-04-10
厦门市第五医院于2020年12月正式获批成为国家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经遴选,五院的翔安区医联体单位——马巷卫生院、新店卫生院成为培训基地的基层实践基地,协同五院共同培养全科的住培医师。全科住培医师在长达三年的培训过程中,其中有7个月需要轮转至基层实践基地。为保证基层实践基地的培训质量,根据中国医师协会发布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评估指标(2022年版)》要求:培训基地每年至少对基层实践基地住院医师培训工作进行6次以上规范的指导与考核。根据院部会议讨论决定,由分管教学的院领导牵头,定期组织教学部、全科医学科及其他科室的全科指导医师对基层实践基地进行交流指导。 3月24日下午3:00,受分管领导邓志鸿副院长委托,教学部盛群英主任、全科专业基地负责人邹良能主任、全科教研室主任蔡加锭副主任医师、全科教研室秘书魏艳丽医师、住培专职管理老师苏斌来到翔安区马巷卫生院,针对住培教学及管理等
我院主办翔安区第一期糖尿病“三师共管”中医培训班
2023-04-10
3月27日下午,厦门市第五医院(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翔安院区)成功主办了翔安区第一期糖尿病三师共管中医培训班。本次培训班参会代表为翔安区各卫生院,卫生所、厦门市第五医院各临床科室的中医专业医务人员共40余人,翔安区卫健局副局长孙进兴、中医药管理科林金用亲临指导。会议由张风岭中医主任医师、副院长主持,孙进兴副局长致欢迎词,中华中医药学会基层糖尿病防治专家指导委员会,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杨叔禹教授则带来了《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医师》的主题演讲。杨教授说,时代呼唤中医人才,基层急需优秀中医人才。杨教授以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屠呦呦发现青蒿素为例,让我们明白学习中医,离不开研习经典,并且明确的指出学习中医的四个路径:读经典、勤临床、跟明师、重人文。身为中医师,必须熟读经典、研习经典,中医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指导我们对疾病认识判断、辩证论治的精神内涵,是指导我们对疾病